位置导航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语言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4-09-24 04:13:21

  2010―2012年,个别高校图书馆开始重视并加大特色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的建设,有针对性地引进各类专业文献数据库,加强馆际协作,实现了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必须要有丰富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图书馆工作经验,要掌握国内外图书发展动态,要善于接受新事物,解决新间题,不断探索,不断创新。(2)要有一定的业务素质。

网络化图书馆将是24小时开放的图书馆,它使读者随时可以办理文献借阅手续;同时,网络化的图书馆其文献载体形式多样,电子文献将不断占领图书馆的馆藏空间,不同的读者可在同一时空范围内浏览同一份文献;或在不同的空间时间浏览同一文献,或者通过下载离线阅读等等,时空将不再是限制读者获取信息的障碍,读者可以随机访问网络节点上的文献馆藏单位,选择不同专业的文献类型查阅。各图书馆应该设立专门的图书采购监督部门,机构成员由图书馆、纪检、财务、审计等部门随机抽调组成,此机构要保持相对独立性,主要职责是对图书采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监督和执行,对图书的采购预算给予审核和批准,以及监督和规范采购制度的正确执行。然而,实体图书馆的固定资产中图书还是占着很大的分量,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和形式仍然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解决对策研究(一)确保图书资源及时更新图书管理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确保文献信息的传递,只有及时更新图书资源才能确保这一基本职能的实现,图书馆在保证图书量的基础上要达到质与量的结合。必须要热爱图书馆工作,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处处、事事对人民负责,对国家负责,大公无私地做好工作。

(三)管理模式封闭滞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只是从事一些简单的借还以及简单的文献资料管理,管理方式是封闭式管理和经验管理,简而言之就是以书为本,图书馆以馆藏单一的纸质印刷品为主,具体的操作过程完全依靠手工来完成,同时,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属于被动的服务。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各图书馆的监管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由于弱势群体自身的信息能力往往十分低下,如果我们拘泥于均等服务的框架,机械地理解并应用于实践,弱势群体有可能因为自身原因得不到任何服务,客观上反而扩大了信息鸿沟。

20世纪60至80年代最多使用弱势群体这一术语,这一时期图书馆学领域出版的图书多以图书馆弱势群体服务命名,且在70年代出现了信息穷人、信息分化等提法。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文家园,必须在均等服务的理念下有区分地向弱势群体有所倾斜,提升他们的信息能力与水平,让他们机会均等地参与社会交流网络的重构过程,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是资源对象的平等,即提供多样化的资源为公民所利用。弱势群体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及正常成年人,公共图书馆应提升对这些特殊群体的服务能力,保障他们的信息来源于获取渠道,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权益,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建设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类似的论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