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学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9-24 04:48:22

  3.3 缺失个性化订制功能设计   不同的读者通过移动图书馆APP获取所需的资源和信息服务是不同的,移动图书馆APP应具备个性化订制功能,如能从界面订制、资源订制到使用喜好订制等多方面实现个性化订制功能设计,读者定会获得更良好的针对性服务体验。

(3)图书馆知识转移将承担着更多知识组织与传播机构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与信息服务机构或其他用户之间的知识转移往往是特定目的下的主动转移。

国外相关研究也表明[18]:人类大脑其实更容易吸收从简短微小的知识块中获得微知识,而且合适的图片和视频资源不但蕴含的知识内容比文字丰富,也更为有趣,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需要在社会网络环境中尽量多的使用。作为图书馆存在的核心价值,知识转移自2001年左右[2]被引入到国内图书情报领域以来,一直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单中国知网以知识转移在题名中检索就可以获得328篇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关键词统计分析发现,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隐性知识、影响因素、知识管理等方面。图书馆也在搭建各类实体或虚拟的知识交流平台,促进用户与馆员之间、用户之间的知识共享、知识有效转移和传播。

要充分利用社会网络环境下馆员与用户联系的便宜性,了解个性化、情景化的用户需求,充分利用用户资源使用数据和相关专家推荐榜单,分学科、分层次、分阶段地推荐用户当前阶段需要的经典图书和其他资源,让资源推荐成为雪中送炭,将阅读推广活动做实求得更大的实效。不少图书馆通过OPAC的改造实现以图书为中心,借助于评论、评级、加标签等形式实现交流,但其交流平台功能还不够完整,而同样以图书为主要业务内容的亚马逊则将其发挥到了极致,通过评论、对评论的评论、评论跟帖、评论是否有用性判断,甚至围绕某种图书的交互论坛对图书内容、图书作者、图书背景等相关隐性知识充分进行挖掘[17],值得图书馆领域借鉴。

1 社会网络环境下知识转移的特点 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它是由许多节点构成的社会结构,节点通常指个人或组织,社会网络代表各种社会关系,经由这些社会关系,把从偶然相识的泛泛之交到紧密结合的家庭关系的各种人们或组织串连起来[4]。

此种情况下,馆员与用户之间的知识转移极有可能无需隐性知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直接实现馆员隐性知识――用户隐性知识的转化。基于此,对广大用户进行利用数字技术的培训是用户接受数字化服务的基础和前提,提供资源丰富、检索便利、切合需求的一站式服务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核心所在,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是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证。

在google数字图书馆资源内容的数字化版权争议之后,国内外数字图书馆建设也越发注重版权问题。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提供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与时俱进的新要求和新形态。

DPLA对私人或公立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文化遗产中心、艺廊等现有条件下可获得的公共资源进行了完全意义上的整合。1.2 政策和战略规划针对不同的业务对象,DPLA制定有不同的政策,如运营政策、数据相关政策、终端用户政策等[4];而不同发展阶段也有不同的战略规划,如DPLA于2015年1月发布了2015~2017年战略规划,不仅重申其核心价值和远大目标,而且制定了不同的阶段目标和任务。

关于《》类似的论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