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

发布时间:2024-09-24 04:40:24

在这种模式下。

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投资或捐助设施设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图书馆只能顺应发展趋势,在深刻转型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普通外借室的图书,在手机上能够快速定位所在的书架位置[12]。图书馆+的发展壮大,顺应了人们阅读方式的转型,满足了阅读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有利于城市文化氛围的营造和文化品位的提升,大大促进了书香城市、书香社会建设。地方图书馆可能将在未来不远的时间内转型为区域公共文化枢纽,其主要功能不再是藏书,而是成为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提供多元化的在线阅读、智慧体验、文化交流、情感沟通服务的平台。

这些方式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改变了原来的供不适求、供需错位的图书采购方式,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的供需对接,提高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14]3作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阵地,公共图书馆要做好全民阅读的推动者,创新举办个性化、人性化的读书活动,培育特色服务品牌,激发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年龄阶段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让每个人都可以获取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和途径,努力提高全民阅读活动的公众参与率。

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要与整个社会文化产业链的网络化演进相融合,要与信息服务的网络化潮流相匹配,要与群众随时、随地、随手获得知识的需求相一致[6]。

简言之,图书馆+就是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强调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成果与社会各界高度融合[2]。调查对象来自数学、物理、化工、生物、医学、机械、汽车、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中文、经济管理、财经、外语、法律、信息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体育、行政管理、社会工作、工业工程和心理学等20余个专业,专业范围较广。

利用国内外MOOC平台资源,可以把全球的优质课程拿来所用,实现更大范围的网络教育资源共享。3.6 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能否满足MOOC学习和教学需要表4反映出仅有58.5%的学生和48.4%的教师认为图书馆数字资源基本能满足需要,说明单个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已无法完全满足师生在MOOC课程学习中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他们对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满意度不高。

同时,打破各自为政、自我建设且盲目追求信息资源大而全的传统建设模式,避免出现只想共享自身不建设的情况,从整体上统一规划,合理分工,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盲目建设和资源重复建设的情况。统筹规划和布局时,根据各校的馆藏基础、学科特色、语种特色、地方特色、师生数量、文献借阅量和文献下载量等因素划定各馆承担的责权利,分工协调、共同保障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及数据库建设。

关于《》类似的论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