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4-09-24 03:56:36

图书馆在这种信息环境下,推动了数字化的实现。

2.3 实现图书自助借还功能RFID标签穿透性比较强,只要在调频设备源发出的无线电波范围内,即使在被覆盖的情况下,RFID标签也能够穿透纸张、木材和塑料等非金属或非透明的材质进行与读取设备的信息通信。因为有些图书馆建馆时排架比较粗,同一类书有几十甚至几百本,在这些没有次序的图书中要找到所要的书往往不太容易。

传统的图书馆防盗系统一般采用的是EAS防盗模式,这种模式按其标签发出的不同信号特征,可以分为电磁系统、无线电系统、声磁系统等,目前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是电磁系统。由于RFID标签的特性,它可以弥补磁条消磁不干净、磁场干扰而导致的误报或漏报等问题,但磁条较RFID标签具有价格低、寿命长、体积小、隐蔽性好等特点。常用的有低频(125~134.2 kHz)、高频(13.56 MHz)、超高频(868~956 MHz)、特高频(300~3000 MHz)、微波标签(2.45 GHz)及无源等技术。

通过笔者调查分析,在图书馆全面应用RFID技术的图书馆一般为资金比较充裕的公共图书馆和名校图书馆,中小型图书馆如果不是建新馆之际,一般都不敢轻易尝试,这也是中小型图书馆迟迟未投入RFID技术应用的主要原因。2.2 简化图书加工流程RFID标签存储空间大,一维条形码的容量是50 B,二维条形码最大的容量可储存 2B~3000 B,RFID标签根据商家种类的不同,能存储512 B~4 MB不等的数据。

到2013年,RFID技术经历了从当初的投入试用阶段到现在的成熟阶段,回顾这7年的发展历程,国内图书馆业RFID标签数据-编码得到了统一:2012年6月1日我国发布了中国文化行业-图书馆RFID标签数据标准。

虽然图书馆的RFID标准大局已定,但ISO28560-5图书馆馆藏物品唯一标识符(UII)仍未定,图书馆RFID应用国家标准、行业应用规范-指南的全面编制仍未完成,馆代码ISIL注册体系还未建立,对图书馆业有促进作用的商品物流RFID标准仍未推出。其二是数字图书馆所提供的阅读方式不符合人们固有的阅读习惯,普通读者和非专业读者对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反映平淡。

这些资源需要图书馆整理,做好前期工作,然后由自己或委托别人数字化处理。而一个地区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方面的人才队伍优化配置,则更需要一个漫长过程才能形成。

4.3 多方筹资,促进共建共享系统的起步和运作经费紧缺已是老生常谈,几乎是多数馆普遍存在的问题。三是网上信息资源。

关于《》类似的论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