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硕士>

发布时间:2024-09-24 10:13:13

国家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时发布信息资源,用户通过微信平台可以借阅数据,查阅活动时间,还可以用手机在线阅读。

然而,在更具主导性的图书馆规程/章程或主管部门的各类行政文件中,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称谓,尤其是在对馆员这个常用称谓的使用上却总在专业化和去专业化之间摇摆或模糊着。2015年最新修订的《规程》重新使用到馆员一词,并提出图书馆馆员包括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但由于把辅助馆员(即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员)也纳入了馆员的范畴,不太符合习惯上对图书馆员这一称谓的专业性认同,反而模糊了馆员这一称谓的专业性。

要让图书馆员这种职业的专业性在我国得到社会认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妨把规范称谓、厘清业内分工边界,作为切入点加以推动。翻阅我国近代图书馆的早期章程可以发现,使用过的称谓很多,如管理员、事务员、经理员等,基本上是约定俗成的称法,没有明确规范。1 图书馆从业人员业内称谓之演变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委托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开发制作的教育部高校图书馆事实数据库中,对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称谓包括:馆员、职工、勤工助学人员三种,这里的馆员是带有专业属性的,符合学术界对图书馆员称谓的理解,正如吴建中先生所说:图书馆员是为读者提供经过整理、分析、综合的信息和知识、并利用各种有效手段为读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的专业人员[3]。

从演变过程可以看出,我国图书馆界对工作人员业内称谓的混乱和不规范由来已久,且至今没有能够改观,尤其是对馆员这一常见称谓的使用语焉不详、摇摆不定。众所周知,美国图书馆员的入职门槛是通过美国图书馆协会ALA认可的图书情报学硕士ALA/MLS(MLIS)来实现的,这已经成为北美各图书馆普遍认可并严格遵循的图书馆员入职学历标准。

《如果可以,我选择不在图书馆工作》[9]一文]道出了很多一线馆员的内心呼声,美国一位资深同行对此反应是:文中提到的这些工作在美国都是管理员做的,没有馆员做这个。

2002年和2015年,该规程先后两次修订。首先,通过总分馆制和图书流动站的方式,送书下农村、走基层、进学校,扩大阅读服务辐射圈

采访、编目、加工都由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彼此之间没有得到很好的交流与沟通。然而图书馆经费紧张已逐渐成为文献知识来源受阻的主要原因。

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经费选择高品质的文献资料对图书馆采编工作人员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各司其职,出现问题相互推脱,严重阻碍了流通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于《》类似的论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