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2024-09-23 21:02:32

  2.4 律动经典脉搏,构筑市民第三空间  作为公共场所的图书馆,成为市民自由穿行的空间,以城市会客厅的面貌出现,这些已经得到社会的认可。

2.3 为读者提供一个志愿服务平台随着市民的志愿服务意识不断增强,不少读者有时间和精力去做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贡献社会,愿意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但缺乏一个合适的平台,图书馆的公益性服务性刚好契合读者的需求。尤其是节假日、寒暑假,有限的馆员数量、大量的图书流通、讲座展览、文化参观、读书活动使图书馆在人员调配上处于非常紧张的状态,引入志愿者可以有效地减轻图书馆的服务压力。

培养有经验的志愿者,分配岗位时,争取新老搭配,安排老志愿者指导新志愿者工作。与此同时,图书馆开辟了一个自我宣传的渠道,志愿者来自读者中间,开展志愿服务让志愿者了解图书馆工作的每一项内容,以及图书管理员背后的辛勤劳动,增加读者对图书馆的认同感。志愿者经过培训,再根据岗位需要自由选择所要服务的部门,如有冲突则内部调整,最大限度满足志愿者的实践需求。

加拿大第一个志愿者服务中心建于1937年,每年有1/3公民参与志愿服务[2]。Office办公软件如Excel处理界面不够友好,信息登记往往要重复记录几个表,信息容易误删丢失。

还可以合理利用志愿者的专业,策划相关的读书活动,比如开展家庭作业帮助小组活动,请志愿者根据专业帮助有需要的读者

公共图书馆除了在专业知识、人际沟通、危机处理等方面给予志愿者一定的实践经验外,还可以通过制作代表志愿者标志的服装和徽章,颁发志愿者服务证书,对其进行精神鼓励。[中图分类号]G258.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6)05-0056-051图书馆+的内涵、依据、案例与影响1.1 内涵图书馆+是互联网+思维方式在图书馆服务方式上的应用,是图书馆为了顺应当前信息化数字化阅读方式的转型、满足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打破常规,创新服务方式,突破图书馆自身原有的小圈子,以书为媒,与社会广泛结合[1],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能。

[10]2.1.2 服务理念转变。若不能与社会各方联合形成合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功能叠加,就不能顺应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社会化发展方向,将会被社会淘汰。

1.3.3 图书馆+科技。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中提出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模式,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关于《》类似的论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