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企业管理>

发布时间:2024-09-24 05:49:17

创设良好的数学教学情境,可以明显的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当学生掌握了多种推理方法就可以广开思路,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合作学习还能使教学适应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增强平等意识,促进相互理解,改善种族关系,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2.4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名学生的优势潜能:传统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单一的、机械的模式化教育,面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千差万别的学生,他们忽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布置同样的作业,从而导致差生消化不了,而优生却吃不饱,这种教学很容易扼杀孩子的创新能力,打击学生的求知欲,因而产生厌学心理,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了原有的活力,教师对由个性完全不同的学生组成的集体,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贯彻因材施教这一原则,要做到因材施教,必须充分地了解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且针对每一名学生的具体条件帮助他们得到最适宜的个性发展,教师不能以任何理由忽视任何学生,应面向每一名学生。教师在设计教学预案时,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3 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国际教育成就评价组织分析:中国小学数学教育,教师和学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优势明显,但是问题也很突出。

参考文献[1] 宋乃庆,张奠宙.小学数学教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常汝吉.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3] 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关心每名学生,促进每名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激励客体的主体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当是平等的。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心理素质的不稳定,学习动机的缺乏,学习目的的不明确,对具体事物的认识较清楚但对抽象事物的认识较差,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两个角色,不存在所谓的知者带动无知者。

(二)激励客体的主体化传统观念是把教育者看作激励的主体,而受教育者是激励的客体。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关于《》类似的论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