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传播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9-24 04:42:29

因此,高校图书馆要贯彻落实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理念,并不断更新管内资料和文献,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求知需要。

一、微信息环境与图书馆微服务1.微信息环境在2005年的国际微学习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微信息环境的概念,之后各国相继开始了微服务在各个领域的研究。近三年图书馆微服务研究汇总表随着高校图书馆软硬软件设施与网络环境的日渐完善,不少图书馆开始尝试使用博客、微博、微信、QQ、邮件推送系统等开展微服务实践,截至2015年7月1日,笔者在新浪微博平台上,选取教育部官网公布的39所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共有29所图书馆开通了官方微博,最早是四川大学图书馆于2009年9月30日开通;截至2015年7月1日,笔者在微信公众平台中,以高校图书馆、lib、Library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剔除不相关的公众号后共检索到275个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账号,最早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图书馆于2012年10月5日开通;无论是官方微博还是官方微信账号,其微服务内容依然停留在新闻公告、新书推荐、书目查询、借还信息、活动通知、信息咨询、电子资源介绍等基本信息服务阶段,均未深入到个性化定制、专业化指导、学科服务等深层信息服务层面。

经过文献查阅,笔者认为图书馆微服务是以用户微信息需求为中心,依托全媒体信息技术与安全的互联网络,通过便携式移动终端设备和简单快捷的微应用软件,为微信息用户提供碎片化、个性化、多元化、层次化、数字化的全天候、全方位的信息服务[3]。4.加强微服务创新微课、慕课等是在微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以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8]。网民年龄结构主要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合计达到78.1% ,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4]。

如果用户群体中研究型教师比重很大,可增设专家级微服务馆员,专家级微服务馆员可以是某一学科领域的知名学者,主要提供针对性的、深层次的信息咨询服务[6]。因此,高校图书馆要与时俱进,时刻关注微信息环境的变化与传播媒介的更新,不断创新微服务理念,创建微内容平台,探索服务新方法、新路径,为用户创造良好的微学习氛围。

郭文丽等人主要研究微信息生态环境并开发了微服务系统,龙泉等人主要研究国内外图书馆服务现状,刘丽萍、方超等人主要研究微用户信息需求,靳艳华、宋志博等人主要研究微服务策略,王玮、王丽丽等人主要研究微服务实践,由表可见,目前理论研究部分对图书馆微服务实践与策略的研究呈现上升趋势,但文献研究角度相对比较分散,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大部分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

统计报告充分说明,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是智能移动终端的主要使用群体,对新事物的探索、接受、理解和运用能力比较强。用户可以通过该服务进行原文传递或课题委托等服务,而通过参考咨询馆员的反馈,大部分的用户只是通过网上参考咨询服务来了解如开馆时间、讲座主题和图书借还的一些相关事宜,并没有正确的、有效的利用网上参考咨询服务,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相信目标实现不会久远。对于信息敏锐的感受力、持久的注意力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洞察力。

2.有高素质的咨询馆员: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高学历、专业性强的人才加入到吉林省图书馆这个大家庭,提高了馆员的整体素质,为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开展信息素质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施行参考馆员制奠定基础。二、信息素质的评价标准1.信息素养:标准一:具有信息素质的人能够高效地获取信息。

关于《》类似的论文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