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4-09-24 05:56:54

周汉华认为,美国宪法第一条修正案规定国会不得制定限制言论或出版自由的法律、1976 年版权法明确规定版权保护不适用于美国联邦政府的任何文件尽管没有直接规定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但是对美国的信息公开制度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5]。

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显著,南方高温多雨,极易造成古籍的霉变腐化,而北方干燥多风,干燥阴冷的环境极易导致古籍纸张脆化。为确保古籍的安全与流通,该校图书馆还制作古籍数字化影像1000万页,数据总量为320G。

如高校图书馆可以运用缩微技术复制古籍,影印出版及古籍数字化等,解决古籍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五)加强古籍数字化进程古籍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其历时久远,其中不少纸张已经趋于老化,而其一旦损坏,将对我国先人优秀的文化传承带来巨大的损失。而对古籍数字化的过程,是我们对传统文化进行综合整理的过程,更是对古人优秀的文化遗产再学习的过程,甚至可以借助古籍的数字化,让古老的中国文化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得以传播,让世人领略东方文化的魅力,让中华经典活起来。

(一)古籍遭受破坏的原因导致古籍遭受破坏的原因很多,概括说来,主要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方面,主要指自然气候条件、纸张寿命、制度方面等。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少数高校图书馆配备专职古籍修复人员之外,其它高校图书馆均没有专职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人员。

三、加强古籍保护的方案(一)做好古籍保护人员的在职培训,培养一批专职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推出了国家标准的古籍定义:作为古代书籍的简称,古籍主要指成于辛亥革命(1911年)以前采用古典装订形式、能够反映我国古代文化的书籍。90年代,信息伦理学的研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它冲破了计算机伦理学的束缚,将研究的对象更加明确地确定为信息领域的伦理问题,在概念和名称的使用上也更为直白,直接使用了信息伦理这个术语。

信息伦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的形成是从对信息技术的社会影响研究开始的,最早源于计算机伦理研究。随后拉斐尔?卡普罗教授发表了题为21世纪信息社会的伦理挑战的论文,文中专门论述了信息社会的伦理问题,特别讨论了网络环境下提出的信息伦理问题。

此外,还需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净化网络环境,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及时填补网络漏洞,增强防火墙功能,严密监控互联网入口,最大限度地剔除和限制、犯罪等不健康的内容和信息,努力创造积极向上的、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大学生掌握了较为丰富的知识,是未来的知识创新主体,影响着网络发展的趋势,同时他们即将进入社会,正处于个体伦理观形成的关键期。

关于《》类似的论文

热门阅读